櫥柜新聞
- 2018-03-11 11:12:52
-
最近,金晚家裝公益熱線連續接到幾位裝修業主來電,反映看起來價格實惠的櫥柜套餐,事實上并不便宜,甚至還有消費陷阱之嫌。業內人士在此提醒,消費者選購櫥柜套餐時,一定要多長個心眼。
櫥柜套餐,看上去“很美”
市民徐女士告訴記者,今年5月初,她在一次建材團購活動上看中了某櫥柜商家推出的櫥柜套餐。商家熱情地向她介紹,這款套餐總價為8980元,具體包括3米長的地柜,3米長、厚度為2厘米的石英石臺面以及1米長的吊柜。還有一款價格為7980元的套餐,其他內容都一樣,就是把石英石臺面的厚度改成1.5厘米。另外還有一些水龍頭、水槽、拉籃等配件。當時徐女士家快要貼地磚了,加上她覺得這個價格也還合算,就當場向商家交付了3000元的定金。
經實地測量,徐女士家的櫥柜實際長度為6.7米,超過了套餐規定的米數一倍多。徐女士說,對超過的這部分,商家收費偏高。比如,地柜加上厚度為2厘米的石英石臺面,每米價格為2880元。也就是說,對超過部分的3.7米櫥柜,商家要收取1萬多元的費用。即便按厚度為1.5厘米的石英石臺面加地柜來計算,每米價格也要2480元。她本想跟商家協商,對超過套餐規定米數部分的櫥柜,定價是否可以便宜一些,但商家一分錢都不肯便宜。這個價格讓她覺得有些難以接受。
無獨有偶,市民鄭女士在9月份的一場建材團購活動上看中了一款櫥柜,并向商家交納了3000元定金。鄭女士說,她當初看中的這款櫥柜套餐價格為1萬多元,除了3米長的實木地柜,3米長、厚度為1.5厘米的石英石臺面外,還有1米長的實木吊柜,她覺得這個價格并不貴。后來鄭女士的想法有所改變,她希望盡量把家裝修得好一點,櫥柜也做得更好一點,并打算把原來1.5厘米厚度的臺面換成2厘米厚度的。對更換臺面的要求,商家要求加價3000多元。鄭女士認為,整套櫥柜做下來才1萬多元,更換臺面卻要加價1/3左右,這讓她覺得很不劃算。
“省”字背后限制多
業內人士透露,從表面上看,一些櫥柜商家推出的套餐價格很讓人心動,其實套餐往往有各種各樣的限制條件,比如米數有規定,臺面厚度有規定,水槽、水龍頭有指定品牌。另外,套餐的價格雖然比較便宜,但大部分不符合廚房的實際尺寸。對超過部分,商家往往會收取比較高的費用。業主要求升級或更換其他品牌時,往往需要更多的支出,并不合算。
據了解,套餐中標配的地柜和臺面通常為3米,而大多數消費者實際測量后需要至少3.2~3.5米;各品牌標配的吊柜為1米,而廚房中1米的吊柜不夠用;套餐的櫥柜柜體通常為三聚氰胺板,適宜于簡約風格的裝修,與歐式、中式風格并不協調;套餐中的柜體拉門基本都是平開式,想改成上懸式并安裝阻尼等就要另外收費;一些贈送的電器很可能是雜牌,其功能和款式沒有知名品牌那么放心可靠;套餐標配中不包括包管服務,安裝時如果需要包管也要另外付錢……總而言之,消費者幾乎難以按照套餐的價格將一套整體廚房搬回家。因此,要么乖乖掏錢加項,要么委曲求全。
櫥柜套餐不成“套”
據了解,一些打出“特價”、“特惠”旗號的櫥柜套餐往往有下列問題:
1.超出套餐部分不打折。由于套餐中各種產品和項目的折扣力度比零售價格便宜得多,因此消費者往往會以為即使超出規定的部分,價格也不會貴到哪里去。一些不良商家正是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理,套餐內讓你占便宜,超出套餐部分按原價銷售。這樣一來,即使超出半米,也意味著要多支付至少一兩千元。
2.非標準尺寸要另行收費。曾有消費者反映,交付定金后,設計師上門測量并畫出圖紙后報價比預算超出數百元。原因是“戶型特殊,尺寸需要修改”,例如標配柜體寬60厘米,如果消費者的廚房只適合做55厘米,這樣每個柜子都要多付錢。
3.五金、電器偷梁換柱。在選購好滿意的套餐后,消費者往往認為安裝到自己廚房的產品和賣場中展示的內容一模一樣,但實際卻發現套餐變了臉。原因在于,一些商家在賣場中所展示的比標配內容要高級得多,例如展示更高級的電器,樣品的五金件也為進口產品,以此作為誘餌。而實際送貨上門的產品卻縮了水,讓消費者有苦說不出。
4.偷工減料。有消費者反映,定制套餐時,商家表示櫥柜用的是進口膜,實際制作過程中用的是國產膜。原來樣品使用的隔板厚度為1.8厘米,實際制作過程中使用的隔板厚度只有1.6厘米。被消費者發現后,商家不得不退還了一部分差價。
提醒:交定金前向商家索取清單
業內人士建議,選購櫥柜套餐最好選擇正規品牌。業主在交付定金前,不妨要求商家出示一份詳細清單,列明套餐包括哪些內容,會涉及哪些增項,增項的價格如何計算。同時業主最好能跟商家約定,如果對設計師做出的方案不滿意,定金可以在扣除商家的合理支出后,退還一部分。消費者確定購買后一定要跟商家簽訂詳細、全面的合同,把相關細節寫清楚,盡量不要有什么遺漏。
- [返回首頁] [打印] [返回上頁]